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性心理 >夫妻心理 >>正文

婚姻心理咨询:一种典型的婚姻悲剧——抓狂的女人和麻木的男人

发布时间:5次编辑:本站小编

婚姻心理咨询:一种典型的婚姻悲剧——抓狂的女人和麻木的男人

在婚姻心理咨询中,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婚姻配对:抓狂的女人和麻木的男人。


电影《希望沟壑》里,就讲述了一段维系了30年的婚姻关系无情而冷静的崩坏


女主角格蕾丝正准备迎来自己第29个结婚纪念日,却突然陷入了离婚的泥沼。


没有任何征兆的,她的丈夫爱德华出轨提出离婚,原来他一直将自己对她的不满藏在心里,下定决心投入另一个女人的怀抱。不容分说,没有任何挽回余地。


当听到他的宣布,她愕然、惊呆了,她不知所措、无法相信。


为何婚姻会走到这样的局面呢?看起来的原因是,他们不懂如何正确地表达,也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沟通。


随着剧情的展开,你会发现,这是一种典型的婚姻悲剧——抓狂的女人和麻木的男人。


两人明明在生活同一个空间却好像在平行世界,枯燥乏味而毫无生气。格蕾丝所有的主动沟通、尝试都被回弹,格蕾丝在努力,而丈夫爱德华却消极应对一切的沟通。


这种现状,其实是无数婚姻的写照和现实。特别是在中国式的婚姻中,更是很多夫妻的常态。


这种无法好好沟通的背后,隐藏着亲密关系的最大杀手:情感忽视——忽视对方的存在和需要。


婚姻心理咨询:一种典型的婚姻悲剧——抓狂的女人和麻木的男人


01

到底什么是情感忽视?


在一段亲密关系中,情感忽视指的是对伴侣的情感没有足够和适当的意识及回应。它很难被觉察到,甚至连处于亲密关系的两个人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其困扰。


影片开篇,格蕾丝独自坐在窗前编撰诗集,爱德华从回家到为自己泡好茶都没有看过妻子一眼,他们的对话却一直在进行。


01  被忽视的妻子


格蕾丝对丈夫爱德华说:“我总觉得在婚姻里,你好像从未真实存在过。”


她看着蜡烛火焰跳动,兴奋地对他说:“像魔法对吧!”他收拾着饭后的餐盘,沉默。


她跟他倾诉,儿子搬出去独居后她很孤独。他离她远远地泡茶,像没听见。


她跟他分享自己写的诗集题目,他敷衍应和一下,开始讲其他的话题。


她认为美好浪漫的、诗意有趣的一切情绪感受,都得不到共情。


她渴望沟通,希望丈夫能坦诚表达心里的想法。爱德华一如既往想要逃离此刻,她仍然在渴求“做点什么”,“说点什么”,“如果你讨厌我,那就说你讨厌我”,“跟我说些真实的东西”。


得不到回应的她,变得越来越抓狂,嘴里的话只有像刀子一样越来越锋利,才能刺痛他,好歹能让他开口和自己交流,哪怕是吵架。


然而,甚至当格蕾丝动手甩给他一个耳光时,丈夫依然选择退让和躲避。


格蕾丝彻底崩溃,她仅仅也是想得到一些真实的情感反馈。


这种极度消极的行为方式,让格蕾丝就像在对着一面冰冷的城墙不断愤怒地出拳。


她只想让丈夫真的在,她觉得丈夫随时会偷偷溜走,为此她充满了无力感。无回应之处即绝境,格蕾丝就在一个绝境里啊!就像打拳打到棉花里,无论她如何闹都得不到一点回应,她怎能不疯狂?


02  被忽视的丈夫和儿子


然而,被丈夫忽视的格蕾丝,也一直在忽视爱德华的情绪。她习惯于一副女王的样子,强势又很有攻击性地讲话,让性格含蓄的爱德华很有压迫感。


她想当然地认为丈夫做维基编辑是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工作,是她把丈夫从那种生活中解救了出来,而事实是爱德华对妻子鄙视他的编辑工作耿耿于怀。


丈夫也需要被人认可,也希望她能在他忙碌的时候,递杯茶放在书桌,但从来只有他给她倒茶。


格蕾丝不仅无法看见真实的丈夫,也无法看见真实的儿子。参加了工作的儿子独自租了公寓住,好几个月没回家了,也没来电话,可以感觉到儿子在逃避这个家。


当儿子回家看望父母,格蕾丝很高兴的同时,马上一连串的自以为是的关心,她认定儿子一个人在公寓过生活肯定不开心,儿子马上说“千万别来救我了”。她逼迫丈夫爱德华给不想做弥撒的儿子讲信仰上帝的重要性,儿子只好借故回到自己的房间。


格蕾丝没有察觉自己的咄咄逼人令人多么讨厌,面对格蕾丝长期充满控制欲的行为,爱德华表面上唯唯诺诺、小心翼翼地满足,实则早已心死、麻木,根本已经失去了沟通的兴趣,只想逃离了。


他们之间形成一种双向情绪报复:既然我的诉求没被你看见,我又何必在意你的感受。即使是长达29年的婚姻,也在这种情绪无应答的失望消磨下走向破裂。


婚姻心理咨询:一种典型的婚姻悲剧——抓狂的女人和麻木的男人


02

你在痛苦和不安,

ta却看不见


很多人看了这个电影后,说这一幕实在是太真实了,让人有无数情绪涌上心头。


“这不就是假性亲密关系吗?看起来相敬如宾,实际上是疏离和缺乏共鸣的。两个人在一起的孤独,比一个人的孤独更悲伤、更让人不安。明明身边有爱人、有孩子,但却依然觉得孤立无援,没人看见和理解自己。”


“我们家就是这样的,我感觉自己就是电影中的那个儿子。在搬出去住之前,我每天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。我的父母也是那么的冷漠、自以为是,从来没有好好地听我说过话,和他们分享快乐,快乐就会消失;要是诉说痛苦,痛苦就会加倍。后来,对着他们我什么都不想说了,只想远离他们。”


“我的前男友估计也是这种扫兴的人。每次我说什么,他都会打断我,要么就表示不想听。他从来只讲他自己的话,并且把他的意愿强压在我身上。久而久之,一和他说话我就有了应激反应,像一个要炸的高压锅那样忍不住很大声,甚至说得很难听,只是为了让他能够听见我的声音。”


 为什么人们在亲密关系中那么容易忽视真实的对方?


我们常常会把忽视解读为拒绝,认为对方是故意为之。事实上,并不完全是如此。很多时候,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忽视了伴侣。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?


1、自我投射


很多时候,人们不是选择了眼前的伴侣,而是选择了心里那个理想化的情人。


这说明,人们会把伴侣理想化,把伴侣想象成自己心中那个完美的人,一旦现实中的ta和理想中的ta不同时,就会想方设法改变ta。


而这样的做法,在心理学上有个名称,叫作自我投射


自我投射有两种,一种是情感投射,即认为别人和自己的喜好相同;另一种是愿望投射,即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,认为他人也是自己所期望的样子,把希望当成了现实。


就像爱德华所说:“当她说她爱我时,那个人不是我,是她创造出来的,她心目当中的爱德华。一直以来,她都在怪我不是她心里的样子。”


2、自恋模式


很多人在关系中,活得像一个婴儿。


他们从小在原生家庭中会被家人无尽宠爱,甚至达到溺爱。无论是想要什么,家人都会满足,无论提出怎样不合理的要求,家人也只会宠着。


一个人最早是在家中,是在婴幼儿时期认知自己、认知世界、认知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的,父母的溺爱导致他形成一种认知观:世界围着我转,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因我而存在。


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、任何物都应该以满足我需求的形式存在,在他的主观认知中只有“我”没有“你”更没有“我们”。


格蕾丝眼里没有你我之分,她不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有自己的想法,有自己的方式。如果和她不同就是错的,而且偏执地要去改变别人,这在她看来是“拯救”。爱德华后来跟儿子抱怨,在这过程之中他感到失去了自己。


3、 幼年也遭遇过情感忽视


他们可能自己也有被忽视的经历,小时候父母常常只满足生活需求(是不是吃饱穿暖了),而忽略了情感需求(是不是开心或者难过)。


长期下来这种忽视,会让他们形成自我忽视。他们原来的情感需求就会压在心底,认为自己没有情感需求。


长大之后,他们在亲密关系里,也容易忽略伴侣。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不会爱伴侣,爱自己都不会。因此他们很难感受到伴侣的情感需求,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他们。


4、 回避型依恋


回避型依恋的人遇见问题,常常会选择回避的方式处理,不会给予对方足够情感支持。


这主要是因为,回避型依恋的人是小时候跟母亲的关系形成的依恋模式。小时候父母疏离而冷漠,经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,孩子只能将依恋的需要回避掉,养成了遇事只依赖自己的思维习惯,也难以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。


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也很冷漠,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。


作为他们的伴侣,便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:被忽略、被拒绝、不被在乎、不被认可。


5、和对方对待我们的方式有关


女人们常常把忙着逃跑的老公描述成“逃避人格、不负责”的模样,但或许,他也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否定,慢慢地在心里筑起了一道高墙。


对于男性来说,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感觉到自己的无能,感觉到自己一无是处,最害怕的是被伤害,感觉到失去了自己。所以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是为了“息事宁人”,为了让自己获得一个喘息的空间。


一旦经常遭到否定和打击,就会习惯性通过回避来化解矛盾和自保。妻子容易看见他的漠视和冷漠,但往往看不见他的出发点是避免进一步破坏双方的关系。


婚姻心理咨询:一种典型的婚姻悲剧——抓狂的女人和麻木的男人


03

如何避免这种婚姻悲剧?

——理解和共情


当理解和共情发生,才是真正“看见“了对方。


电影里男女主年轻时相识于火车。男主的父亲离世,他深陷痛苦,坐在他对面的女生感觉到他的悲伤,为他背了一首宽慰的诗。那时的他,感受到被人理解的温暖。


遗憾的是,他们的爱始于共情,最后也分道扬镳于不再共情。


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也存在着“情感忽视”的情况,你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方式,对这种情感忽视的现状进行一些处理。


首先,责备永远都不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。


因为情感忽视的隐秘性,情感忽视的一方很有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进行情感忽视。因为在他的儿童时期,没有一个孩子想要被情感忽视,也没有一个家长认为自己是情感忽视的。


这个情感忽视的问题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,隐秘地完成代际传承。因此,对情感忽视的伴侣进行指责,或者双方互相指责都不会对于解决问题有帮助。


其次,学习理解和共情。


理解和共情能力,在我看来相当于“爱的能力”。


当你爱上自己的时候,内心丰盈,你才真的可以爱一个独立的人,否则,只不过是打着爱的名义的各种戏。


共情他人的前提,是我们能够好好地看见自己。你有了解过真实的自己吗?有好好地感受过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需求吗?你会安抚自己吗?

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甚至你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,从未被看见过,有太多的创伤和孤独,在关系中有太多的不安和恐惧,那么你需要学习的是好好地爱自己。


如果可以的话,给自己找一位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,来好好地疗愈自己,学习提升自己爱的能力。或者是寻求伴侣(夫妻)咨询,彼此共同学习表达和沟通,学习爱意的互动,让爱恨喜怒哀惧都能健康、自然地流动,这也是真正建立亲密关系的开始。


在学习成长中,爱上我们自己,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。相信当你有了爱的能力,能够理解、体验和共情另一半的内心世界,在亲密关系中也能够建立爱的示范,遇见舒适的关系。


广告位